如今,“充電器越做越小,發熱卻越來越低”,這背后開關電源(SMPS)可是大功臣,它已經全面取代了傳統的線性電源(LPS)。不過,“高頻”的開關電源和“工頻”的線性電源,還在不同場景里暗暗較勁。今天,我們就用六項核心指標,把二者放在同一張坐標里,用數據說話,告別選型時的“經驗主義”。
線性電源就像個“老實人”,靠變壓器降壓,再讓線性穩壓器“吃”掉多余電壓。比如輸入220V,輸出12V/1A時,芯片壓降208V,理論損耗20.8W,效率只有37%。而開關電源則聰明得多,用MOSFET斬波,通過占空比調節能量。同樣條件下,主流準諧振Flyback方案效率能達到89%,損耗僅1.3W,只有線性的1/16。這也難怪65W的筆記本電腦適配器能縮到掌心大小,還不用散熱片。
線性電源工頻50Hz整流后,紋波頻率100Hz,靠大電解電容輕松壓到1mVrms,音頻、ADC采樣前端還是偏愛它。開關電源紋波頻率65kHz—130kHz,幅值30—50mV,但頻譜遠高于音頻段,二級LC或低ESR陶瓷電容就能降到5mV以下,對數字負載幾乎沒影響。不過,200MHz級的尖峰是個挑戰,得靠屏蔽和布局優化,才能滿足醫療EEG的10μV級噪聲要求。
線性電源的50Hz變壓器,磁通密度1.2T,50W就需要0.3kg硅鋼片。而開關電源100kHz鐵氧體磁芯工作在0.2T,能量密度提高了200倍,同等功率磁件只有10g。整機重量比也懸殊,50W線性電源0.8kg,開關電源僅0.12kg,差距7倍。這也催生了“氮化鎵65W口紅適配器”這樣的現象級產品。
線性電源輸入范圍受限,通常220V±10%,電壓掉到180V就“罷工”。開關電源則用PFC升壓,先穩到400V直流,再降壓,全球90—264V全電壓、47—63Hz自由切換,出國只需轉接頭,無需撥檔,降低了OEM備料30%。
開關管dV/dt達1V/ns,共模干擾30MHz以上,得靠Y電容、共模電感、屏蔽銅箔“三板斧”才能過CISPR32 Class B。線性電源則天生“安靜”,一對0.1μF薄膜電容就能達標。成本上,≤20W時線性電源BOM更低,但>20W時開關電源因散熱鋁殼、工頻變壓器銅價等因素,反而更便宜。100W時,線性電源15美元,開關電源僅3.5美元,差距4倍。
線性電源僅兩顆400V大電解,壽命8000h@105℃,整機MTBF 50萬小時。開關電源輸出端16V固態電容,105℃壽命5000h,但溫度每降10℃壽命翻倍,65℃殼溫就能達10年。采用氮化鎵+有源鉗位,效率再提2%,電容溫度降7℃,MTBF反超線性,達80萬小時。
線性電源像“老干部”,紋波低、電路簡、EMI優,在精密音頻、醫療腦電、高端示波器前端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而開關電源則是“全能選手”,效率、體積、電網適應性全面領先。一句話:≤20W且對噪聲極端敏感,選線性;其余場景,開關電源早已是“最優解”。未來,隨著超高頻和軟開關拓撲的普及,開關電源將在“更安靜、更小巧、更長壽”的路上,把線性電源的剩余堡壘逐一攻破。
